李娜脱下护面将一头被汗水打湿的长发盘起,与教练赵刚步出赛场,丢在身后的是德国队欢呼的热闹场面。没有掌声,没有兴奋,这块来之不易的银牌却是中国女子重剑队在世锦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2007年的圣彼得堡世锦赛上李娜与中国女子中国队平静地迎来历史性跨越。
半决赛中,李娜在紧张等待裁判判罚后兴奋地发出震天的两声尖叫,这场胜利意味无论决赛输赢,这样的成绩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决赛接踵而至,但幸运之神并没有再眷顾来自中国的姑娘,德国人海德曼笑到了最后,这位15岁就在北京开始击剑训练的女孩成为了中国梦想的摧毁者。站在亚军领奖台上的李娜微笑着摆出了代表胜利的“V”手势,教练赵刚也客串了一回摄像师,在远离领奖台的一角为自己的爱徒拍照。
“这还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当记者向李娜祝贺这历史性的成绩时,满脸汗珠的李娜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在赛前还是针对对手(海德曼)做过充分的准备,但比赛中很多不定的因素我还是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毕竟最高的领奖台只有一个,心里还是会有些许的遗憾。”走下领奖台,李娜丝毫没有掩饰内心中那份对冠军的执着向往,从2003年的个人第三名到2007年的第二名,一个名次的进步却让李娜历经4年的磨砺,期间更是起起伏伏,有过辉煌更经历了低谷。“四年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样去阅读比赛,2003年时是年轻冲出的结果,但那之后自己也经历了一些低潮,今天能取得自己的成绩还是在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从执迷于成绩到今天的学会表现自己,自己的内心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李娜的一言一语中展露这自己的成熟与稳重,因为她的最终目的在于2008年北京的最高的领奖台。
国旗升旗的霎那,没有国歌,李娜在台上默默地唱着,教练赵刚也在同一时刻深深地注目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虽然没有此刻在圣彼得堡的赛场红旗没有飘扬到最高,但从师徒两人坚定的眼神中,谁也不会怀疑在2008年的北京他们将为中国带来一个惊喜。(SAPPO发自圣彼得堡)